喜氣到
牛氣沖天
今天是牛年的第一天
與往年不同的是
今年很多人選擇留下來就地過年
以己之力為疫情防控做貢獻
雖然就地過年放棄了與家人團圓
但你可以感受到不同地域的過年習(xí)俗
也是一種全新的體驗
恭賀新禧
要說天津人過年的老例兒
那可真是不少
一些老例兒用現(xiàn)代人的眼光看
也許會讓人不太理解
甚至有些迷信色彩
但卻反映出老天津人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今
即使是天津人可能也不太了解
過去老天津過年的那些老例兒了
那就跟著廣播君來回顧一下
純正的“津味”年俗吧
老有過年那味兒了!
大年初一
素餃子
“餃子”與“交子”諧音,表示新年與舊年在“子時”交替,象征辭舊迎新。對于天津人來說,春節(jié)的餃子不能少,尤其是素餡餃子。為了討吉利,有的人家還在過年餃子里包進一枚硬幣,認(rèn)為吃到它的人在新年能發(fā)財交好運。為了保證衛(wèi)生,有的家庭把硬幣換做糖塊,甜甜蜜蜜迎接新年。今天零點,您吃餃子了嗎?吃的嘛餡兒的?
早晨不喝稀飯
過去窮人家吃不起干飯,只能用稀飯混飽,因此年初一的上午一定要吃干飯,表示家里整年度都會很富有。
忌洗澡洗頭洗衣
大年初一早上忌洗澡、洗頭、洗衣物,不然會被認(rèn)為洗掉整年的財富、財運。
忌借錢
民間流傳“初一借了別人的錢,一年四季靠外援;初一借給別人錢,錢財外流整一年”。所以大家都會避免觸這個霉頭。
大年初二
姑爺節(jié)
初二是出嫁的閨女帶著丈夫、孩子回娘家的日子,稱為“姑爺節(jié)”。這天會娘家不能空著手,要帶一些回門禮,回門禮切忌為單數(shù)。迎接姑爺款待女婿時,按天津“老例兒”,一定要擺上一桌配四碟菜的打鹵面。
敬財神
初二是民間的“敬財神”日。老天津,無論是一般人家在家里,或是商家在店鋪里,都要對財神進行一番供奉。
吃撈面
天津人習(xí)慣把撈面當(dāng)做“喜面”看待,由于面條有著“條條順”的吉兆,在春節(jié)這個全家團聚的好日子里,自然也不能少了撈面,從而留下“初一餃子,初二面”的傳統(tǒng)。
大年初三
吃合子
大年初三吃合子,在外地很少有類似的習(xí)俗。天津的合子也和其他北方城市有所區(qū)別——合子上的褶特別多。過年時吃的合子也以褶多為好,一定要雙數(shù),成雙成對,寓意合美?!俺跻伙溩映醵?,初三合子往家轉(zhuǎn)”,“轉(zhuǎn)”與“賺”同音,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盼和渴望。
忌諱點燈
這日是“老鼠娶親”的日子,入夜后必須早早熄燈就寢,以讓老鼠家族舉行婚禮;并在家中各處撒鹽與米,稱為“老鼠分錢”。
大年初四
忌出遠(yuǎn)門
在臘月二十三,小年的時候,家家戶戶曾糖瓜祭灶,送走了灶王爺。灶王爺上天匯報工作后,正月初四,是各家各戶把他老人家接回來的日子。俗諺云:“送神早,接神遲。”就是說送神要趕在大清早,而接神卻在傍晚之前(大約下午四點鐘左右)。傳說灶王爺回到各家各戶,第一項工作就是查戶口,所以初四不宜外出。不過還是有一趟門應(yīng)該出,那就是這一天侄子看望姑姑不在禁忌之列。
大年初五
破五
天津人稱正月初五為“破五”,破五是送年的意思,過了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復(fù)到大年三十以前的狀態(tài),春節(jié)里的諸多禁忌過了初五皆可不用再忌諱。
吃餃子
這一天照例要包餃子吃,稱為“咬破五”。民間特別講究“破五”捏小人的習(xí)俗。剁餡兒被說成是“剁小人”,捏餃子皮被認(rèn)為是“捏小人嘴”。
大年初六
啟市
按照漢族習(xí)俗,初六是店鋪大開張的日子,門板要貼上“開市大吉,萬事亨通”的大紅對聯(lián),象征著今年的生意會紅紅火火,平平安安,大吉大利。
大年初七
人日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據(jù)《占書》記載,從初一開始,上天創(chuàng)造萬物的次序是“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人日要尊敬每一個人,過去連官府也不能在這一天處決罪犯,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xùn)孩子。
大年初八
谷日
傳說初八是谷子的生日。如果這天天氣晴朗,則預(yù)示這一年稻谷豐收,天陰則年歉。
放生祈福
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動,就是把家里養(yǎng)的一些魚、鳥拿到外面,放歸野外。在古代,初八放生,不僅體現(xiàn)了古人尊重自然萬物、和諧相處的品德,也表達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間各種生物興旺發(fā)達的美好愿望。
大年初九
拜天公
大年初九,按照民間習(xí)俗,這一天是玉皇大帝的誕辰,要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向天公祝壽,并祈求新的一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平安健康。所以這一天被稱為“天日節(jié)”、“玉皇誕”或“天公生”。
祭品如果要用牲畜的,一定要用公雞、不能用母雞。若是還愿時,必須用全豬或全羊。
禁止曬衣
在祭拜天公之前,全家大小都得齋戒沐浴,初九當(dāng)天,更禁止家人曬衣服,尤其是女褲、內(nèi)衣,也不能倒垃圾桶,以表示對玉皇大帝的尊敬。
大年初十
石頭節(jié)
古代民俗云:“年初十,地生日。”正月初十俗稱“石頭節(jié)”,這是歷史上沿襲下來一種祭石神的習(xí)俗。石頭節(jié)這一天,民間忌動石器,不搬石頭。這一天,凡磨、碾、石臼等石制工具都不能搬動,否則會傷了莊稼,故稱“石不動”、“十不動”。
正
月
十
一
請姑爺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請女婿的日子。初九慶?!疤旃铡笔O碌氖澄?,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
正
月
十
五
鬧元宵
在天津人心目中,“鬧元宵”是春節(jié)活動的最后高潮。舊時,天津人過燈節(jié)通常由正月十四到十六,歷時3天,家家夜不閉戶,門前張燈掛彩。夜晚,人們走上街頭,賞燈、猜燈謎。街道兩旁的各式彩燈上畫著花鳥魚蟲、民間傳說。其中懸掛“走馬燈”的最為神氣。這一天,民間各種花會也都上街表演,高蹺、法鼓、獅子舞等與沿街燈盞交相輝映,為節(jié)日增添色彩。
吃元宵
既然是元宵節(jié),不能不吃元宵。食品的元宵和節(jié)日同名,顯然二者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北方的元宵是“滾”出來的,先做好餡兒,把餡料切成小立方塊,再在這個基礎(chǔ)上加上江米粉,滾成元宵。
舅舅送燈
正月十五舅舅要送燈為外甥祈福。講究送“鴨子”形的燈,取其諧音“押子”之意,為外甥祈福,也有預(yù)祝外甥長命百歲之意?,F(xiàn)在燈的種類繁多,金魚燈、蒺藜燈等,都是取富裕有余和吉利的寓意。
正
月
十
六
溜百病
正月十六,天津有“溜百病”的習(xí)俗。婦女們結(jié)伴同游,一邊賞燈散逛,一邊“溜”除百病,還會在溜百病的時候扔一些硬幣,寓意把疾病都扔出去。
二
月
初
二
吃燜子
二月二這天,家家吃烙餅、煎悶子,炒雞蛋、綠豆菜。將銀灰色的燜子切成扁塊狀,排在一起很像傳說中的“龍鱗”,在“龍?zhí)ь^”的日子里吃燜子再合適不過了!這一天,婦女也不動針線,怕刺傷“龍眼”。
龍?zhí)ь^
大多數(shù)地方都流傳著正月不剃頭的習(xí)俗,老話說“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大家不約而同地遵守著這一習(xí)俗,就為圖個吉利!而到了二月初二,天津人會選擇在這一天理發(fā),討個“龍?zhí)ь^”的好彩頭。
天津舊時的禁忌、老例兒,盡管紛繁瑣細(xì),但都圍繞著人的生存、發(fā)展和人的平安幸福這根主線,蘊含著對美好前途的無限希望。如今,隨著科學(xué)知識的普及,那些帶有迷信色彩的禁忌,已日漸消亡;那些符合科學(xué)道理的習(xí)俗,被人們傳承下來,相伴至今。
你還記得哪些過年的老例兒?
不妨說說看!
今年
我們還要感謝過年不回家的游子
這個春節(jié)
非必要不出行 不聚餐不聚集
就是對疫情防控最大的支持
謝謝你,每個人都了不起
待春暖花開 疫情散去
我們再相見!
廣播君在這里
祝大家
2021新年快樂
HAPPY NEW YEAR
綜合: 人民日報 新華網(wǎng) 天津文化信息網(wǎng) 天津日報 天津生活通 今晚報等
本文為轉(zhuǎn)載,不代表微天津立場,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