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茱莉亞學院是一座以學生為中心,旨在提供世界一流表演藝術教育的城市標志性建筑。從濱海站漫步到海河東岸,一座極具現(xiàn)代藝術氣息的建筑映入眼簾,這便是天津茱莉亞學院。
天津茱莉亞學院建筑用地面積約1.85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4.5萬平方米,地上6層,地下2層,建筑高度38米。學院位于天津市濱海新區(qū)于家堡金融區(qū),與東側濱海高鐵站在同一綠軸之上,緊鄰海河,北側為城市綠帶通向濱江的休閑帶,西側與海河濱水步行棧道相連,南側與于家堡國際金融會議中心隔橋相望。
建筑與景觀有機結合
建筑用地緊鄰海河、且位于金融區(qū)綠化中軸線上,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讓建筑與景觀有機結合,“大廳即公園”成為主要設計理念。體現(xiàn)開放交融之意的公共大廳是項目的核心空間,也是一個滲透性的空間,是師生及大眾活動、聚會及休憩之所。
687座的音樂廳、299座的演奏廳、250座的黑盒劇場及大排練廳分別坐落于大廳四角,形成4個相對獨立的建筑形體,辦公、圖書館、樂隊排練廳等配套功能置于四個形體的上部。四個形體之間通過玻璃空中連廊相互連接,并將教室、琴房及教學工作室有序分布其中。
“開放性”設計定位
天津茱莉亞學院的建筑設計是建筑功能以及定位需求的共同結果,體現(xiàn)了“形式源于功能、形式展現(xiàn)功能”。重要的表演空間和教學空間均采用了“開放性”設計,透明玻璃打破了原本封閉的空間,促進了專業(yè)與大眾之間的藝術交流。
建筑體量沒有采用集中式,而是體量相對分散,同時采用切削的手法使建筑呈現(xiàn)不規(guī)則多面體體量,建筑形體融入景觀之中更具雕塑感。室內大廳采用了統(tǒng)一的設計手法,不同形體的穿插、三角面的拼接、GFRC和玻璃、木紋板形成的強烈材質對比,讓整個空間既豐富又獨特。大面積的天窗讓大廳和連廊能享受每寸陽光,同時給大廳帶來富有變化的光影效果。音樂廳、演奏廳采用了葡萄園式的看臺設計,不規(guī)則的形態(tài)圍繞中心舞臺逐漸展開,不規(guī)則折面的拼接延續(xù)了建筑外形和公共大廳的建筑語言,而木飾面又讓觀眾廳更顯高雅,也為呈現(xiàn)更好的室內廳堂聲學效果提供了良好條件。
高標準聲學設計
作為專業(yè)的音樂院校,聲學是非常關鍵的評價標準之一。建筑藝術與聲學技術需要緊密結合。學院內的每一寸界面都擔負著藝術與聲學的雙重功能。噪聲控制NC15的高標準在國內同類建筑中也屬首例。嚴苛的聲學標準也給設計帶來了更多的嘗試。
所有聲學敏感房間均采用了“盒中盒”設計。內盒與外盒之間通過彈性材料既連接又分離;觀眾廳透明玻璃幕墻采用了雙道玻璃幕墻的設計,外側玻璃幕墻配置5層玻璃、2層空腔、厚度達110mm、內側玻璃幕墻則配置了3層玻璃;教室及教學連廊走道均采用了DOAS空調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通過水為介質進行冷、熱輻射以達到室內溫濕度要求,避免了空調末端的噪聲。
來源:天津本地寶
本文為轉載,不代表微天津立場,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