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座談會在京召開;這一天,距天津619歲生日還有3天;還是在這一天,由天津市教育學會主辦,紅橋區(qū)教育局、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和丁字沽小學承辦,益道公益與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語文教育專委會、元明清天妃宮遺址博物館等單位共同支持的“大運河”文化遺產教育成果展示系列活動——暨丁字沽小學建校 120 周年學術交流在大運河畔拉開帷幕,教育、文物領域的知名專家靳潤成、王洪華、劉長興、穆森、馬開劍、宋歌等出席,來自國內各“文化遺產課堂”加盟校代表及天津市各區(qū)中小學代表100余人參加。
??“文化遺產課堂”于2015年11月5日在天津“廢廟興學的活化石、新式教育的搖籃”大運河畔丁字沽小學開課。國家文物局顧問、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謝辰生欣然為課堂題名,對文化遺產教育寄予深情厚望,多次給與指導和推介,意義深遠、反響巨大。目前已形成縱向大中小、橫向十一省市的規(guī)模,成為國內文化遺產教育的品牌。
開幕式上,與會專家圍繞“將文化遺產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政策、課程建設等方面做了精彩發(fā)言。
年過七旬的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崇左市“山歌王”甘紹耿獻歌“文化遺產課堂”,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同學們,先后展示了新學堂樂歌、詩詞吟誦、國家級非遺項目八極拳,書法、天津時調、京韻大鼓、快板、空竹等教學成果,歡聲笑語,掌聲陣陣。
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語文教育專委會秘書長趙華還現場誦讀了為丁小120周年慶所創(chuàng)作的《丁字沽小學賦》。
在大家的見證下,益道公益與丁字沽小學、河北工業(yè)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天津藝術職業(yè)學院共同簽署《關于將文化遺產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加強“文化遺產課堂”建設的框架合作書》,建立“高參小”和社會志愿服務模式(益道文化小衛(wèi)士),共同推進2018年1月在河北工業(yè)大學舉辦的首屆全國文化遺產教育展示論壇暨“文化遺產課堂”實踐兩周年研討上所通過的《關于將文化遺產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天津共識》,生根發(fā)芽、落地開花。
下午,來自天津自然博物館、華南師大附屬清遠高新學校、西青區(qū)實驗小學的老師與丁字沽小學的老師,分別為不同年級的學生講授天津自然生態(tài)和生物多樣性、古詩詞欣賞、楊柳青年畫、我們學校的文物故事等文化遺產課程。校長論壇上,各位校長意猶未盡,圍繞“將文化遺產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展開研討,謀劃新的實踐。
?益道公益“文化小衛(wèi)士”將繼續(xù)攜手“文化遺產課堂”,“將文化遺產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貫徹落實好中央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座談會精神,支持各大中小幼學校開展特色文化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