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海洋博物館現有個常設展廳,分別是遠古海洋、龍的時代、今日海洋、發(fā)現之旅、海洋與天文、中華海洋文明第一篇章、中華海洋文明第二篇章、民法典展覽、從風帆到行輪、藍色家園。
>>>遠古海洋
地點:博物館一層
遠古海洋展廳以地質年代為軸,通過展覽疊層石、三葉蟲、鸚鵡螺、菊石、魚龍等1158件化石標本,講述了46億年以來地球、海洋和生命的演化故事。
>>>龍的時代
地點:博物館二層
龍的時代展廳通過展覽魚龍、翼龍化石及霸王龍化石模型揭示海洋是生命的搖籃這一主題。
>>>今日海洋
地點:博物館三層
今日海洋展廳展示了本底海洋、生命海洋、海洋環(huán)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3大部分知識,整個展廳5000余件精美標本令人贊嘆,有長達9. 4米的鯨.鯊標本,極其罕見的懷孕雙髻鯊塑化標本,海底滑翔機蝠鲼、大王烏賊以及300余種五彩斑斕的魚類、100多種海生鳥類、 品類較全的一套中國海域無脊椎動物標本。
>>>發(fā)現之旅
地點:博物館三層
發(fā)現之旅展廳展現了隨著大航海時代的興起,世界從分散走向整體。勇敢的探險家克服了種種困難讓地球的全貌逐漸展現在世人面前。
>>>海洋與天文
地點:博物館三層
來到海洋與天文展廳,大家有沒有一個疑問,為什么要在海洋博物館設置天文展廳,海洋與天文到底有什么樣的關系?實天文與海洋的關系是非常緊密的,就連組成海洋的水,都極有可能來自于天上的彗星。起初,我們探索星星,是因為航海的需求。隨著我們對天文認識的不斷加深,我們發(fā)現地球海洋的許多現象都與天文有著密切的關系,它們影響著海洋的同時也影響著日常的生活。后來,人類不再甘于在地上研究星星,轉而前往宇宙探索,因而衍生出了衛(wèi)星導航系統,應用于航海和日常出行中。因此,從古至今,天文與航海都是密不可分的。
>>>中華海洋文明第一篇章
地點:博物館二層
>>>中華海洋文明第二篇章
地點:博物館二層
>>>民法典展覽
地點:博物館二層
>>>從風帆到行輪
地點:博物館一層
>>>藍色家園
地點:博物館一層
來源:天津本地寶
本文為轉載,不代表微天津立場,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