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一,本市中小學寒假正式開啟。昨天,市教育兩委發(fā)布《天津市中小學生參加校外培訓提醒函》,希望通過函中提出的“五不原則”,減輕學生的課外負擔,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理性選擇校外培訓機構,維護家長的合法權益。
據(jù)介紹,寒假即將來臨,在休息和活動之余,一些家長也許會有安排孩子參加校外培訓的打算。去年,一些知名的大、中型校外培訓機構因受疫情影響關門閉店,造成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為此,市教育兩委提醒各位家長理性選擇校外培訓機構。
實事求是,不盲從。根據(jù)孩子的興趣、愛好、精力、學業(yè)水平等自身因素理性選擇培訓機構,不盲目跟風。選擇培訓機構要多實地看、多方詢問,試聽滿意后再決定。對于違背教育規(guī)律,有礙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校外培訓項目,要自覺抵制。
關注資質,不上當。合法培訓機構,必須證、照齊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營業(yè)執(zhí)照》應在辦學場所醒目位置公示。證照信息是否屬實,可登錄“天津市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系統(tǒng)”查詢(http://credit.scjg.tj.gov.cn)。要遠離那些證、照不全,載明信息與實際不符的機構。
辨別廣告,不迷信。培訓機構以“市五所名師”“清北名師”“命題組專家”等為噱頭進行的宣傳,以及強調提分效果、上線率、上線人數(shù)的廣告,家長不要輕信,更不要迷信。對于虛假宣傳、隨意承諾行為,以及發(fā)現(xiàn)在職中小學教師任課現(xiàn)象,可以向教育部門舉報。
謹慎交錢,不沖動。對于培訓機構以促銷、贈課、限時優(yōu)惠等形式引導大量購買課程的行為,要提高自我保護和風險意識,自覺抵制各種“優(yōu)惠”誘導,避免學費大額投入給自己造成無法挽回的經(jīng)濟損失。參加校外培訓機構提供的培訓服務,一次性預繳費不超過3個月。
依法簽約,不受損。培訓合同要明確雙方權利、義務,載明培訓內容、培訓期限、時間安排、收費金額、退費辦法、違約責任,以及爭議解決途徑等。遇到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依法依規(guī)依約,以協(xié)商、調解、仲裁或訴訟等方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遭遇合同“霸王”條款,及時向教育、市場監(jiān)管部門舉報。(作者:雷風雨)
來源:今晚報
本文為轉載,不代表微天津立場,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