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青古鎮(zhèn),位于天津市城西側的西青區(qū),是天津及周邊地區(qū)人們熟知的旅游打卡地。這個地方因為從北宋時期就有記載,所以稱之為“千年古鎮(zhèn)”也不為過。
本人出于對舊城老街的偏好,所以每年都要到楊柳青古鎮(zhèn)去遛遛,看看那里有什么變化。這不,趁著樹葉變成金黃的深秋,我又來到了這里。
站在新華路與柳口路(舊時即稱“柳口”)交口,一直的方向有西青區(qū)政府和一個很大的廣場。向左轉進入柳口路,前方不遠的地方有好幾座四、五層高的仿古建筑。這些建筑巍峨壯觀,看得出當?shù)卣蛟齑缶皡^(qū)的決心和雄心。
一直的方向就是鎮(zhèn)廣場
氣勢宏偉的仿古建筑群
在臨近景區(qū)的街邊,一處仿古建筑的大門的上方掛著“楊柳青民俗文化館”的大牌子。人們除在這里了解楊柳青歷史文化外,還可以得到楊柳青導游地圖和資料。它對面的街邊還立有景區(qū)導游牌,景區(qū)設置的古代仕女雕塑群從這個地方開始。
游客中心和周到細致的街區(qū)導游指示牌
再往前走,就到了舊時稱為“河沿路”的御河道。這條清光緒年間就形成的沿河街道有兩里多長,那時每逢一、六日就有集市。面對這里的曠闊景區(qū)大道,我們只能憑著想象去再現(xiàn)那時的熱鬧和繁華。
運河上邊就是楊柳青古鎮(zhèn)
御河路上的店鋪
從景區(qū)進口處設置的導游牌上我們得知:楊柳青古鎮(zhèn)的大景區(qū)圈是新華路、柳霞路、潤楊路、青靜路的范圍。在這個范圍里,有鎮(zhèn)區(qū)商業(yè)區(qū)、風情居住區(qū)、文化中心和行政中心。正在施工建設的區(qū)域有歷史保護街區(qū)、元寶島國家運河文化公園,還有古跡文昌閣?,F(xiàn)在已經(jīng)完成建設并開放的地區(qū)是御河景區(qū)、明清街和大院區(qū)。
這張圖標注著大景區(qū)、規(guī)劃實施區(qū)和旅游觀光開放區(qū)
現(xiàn)在我就按著御河道—估衣街—青遠路—如意大街—青致路—豬市大街—青遠路—楊柳青年畫一條街—御河道的路線,帶大家走走楊柳青古鎮(zhèn)。
標注的黃顏色,是我們行走的路線和參觀的景點
對了,我們來看看河邊的綠地上這塊巨石,巨石上還刻著京杭大運河的走向圖。另外還有一個有標明是世界遺名錄的“京杭大運河”石牌,說明這個地方非同小可。
這石頭上刻有運河走向圖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碑
沿著御河路往前走,右前方大牌坊后就是青遠路,路旁就是石家大院。這時,背后導游一陣呼喊聲使我回頭觀看,原來又一支旅游觀光隊伍浩浩蕩蕩而來。
前后都是旅游觀光的人群
河邊的沿河花園真正不錯,寬闊的河面、岸邊精心打造的景觀,讓人感到是來到了花園。以前過年時來的時候,還能看到供孩子們玩賞的駱駝、山羊和小馬駒。
河邊:昔日叫賣變成了現(xiàn)在的漫步休閑
不愧是“河北第一宅”、“天津第一家”,石家大院把自己的大門建在了離河邊不遠的地方,即使是現(xiàn)在也是人們觀光的第一選擇。這個始建于一百四十多年前的深宅大院,是天津八大家之一石元士的住宅。十幾處院落、上百間房屋,還有那個民宅戲樓,加上各類民俗展覽,沒有兩個小時是看不不完的。因此,今天就只是路過,沒有進去看。貼附的照片是前兩年前去時拍照的。
門樓上的磚雕和大院導游圖
豪華的戲樓和安靜的花園
石家大院大門對面的河邊,一個有楊柳青年畫意境的“蓮年有余”巨型雕塑,面向御河,寓意深遠。造型別致的玉帶橋潔白如玉,興致勃勃的觀光客登上橋頂,欣賞河沿景色,拍照留念。
觀光人群奔向“蓮年有余”雕塑
玉帶一般的橋與寬闊的大運河
到了街角樓和竹簡造型的標志物前,站在街角處,前方用磚墻圍起來的地方就是準備規(guī)劃為《歷史保護街區(qū)》的范圍,右邊的街道是青致路。向右后轉身,就是估衣街。
估衣街,形成于清嘉慶年間,全廠二百五十余米,舊時為楊柳青繁華地段,舊時此地段因多有估衣買賣商鋪,故稱為估衣街。
歷史保護街區(qū)和青致路
角樓左側就是楊柳青估衣街
楊柳青估衣街開始的地方
施藥局胡同形成于清嘉慶年間,本名金和成胡同。光緒年間,胡同居民安文忠趕大營發(fā)財,在胡同南口設施藥局,故胡同改得此名。
施藥局和施藥局胡同。感嘆佩服舊時富人們的善舉
這條街石家大院后門的對過,有一個院子引起了我的注意。這個院子與周邊“修舊如舊”的房子不同,還是保持老舊的樣子,里面住著一戶人家。在這個景區(qū)里有這么一戶人家,給缺少百姓生活氣息的景區(qū)環(huán)境憑添了些許生氣,我覺得這是個讓人覺得心情舒服的事情。真想帶瓶酒去串門,與這家的男主人喝上幾杯,聊聊這條街過去的事情。
這家有著生活氣息的院子
它的對過是石家大院的后門
胡同里,石家大院后門的對過就是安家大院。這個院子始建于清同治年間,一宅兩院,有房間35間,是北方典型的連套四合院格局。安家大院因其主人—楊柳青趕大營第一人安文忠而廣為人知。因為參觀這處宅院不需要太多時間,因此,大家不太趕時間的話,可以進去看看。
安家大院門樓、院子,還有八仙桌子太師椅
出了估衣街,來到青遠路,向左轉不遠的地方就看到如意大街的漢白玉牌坊。這個造型新穎、工藝精湛的石牌坊,在天津還是很少見的。
如意大街因高空俯瞰似“如意”形狀而得名。它由60個院落、68個門面、3條主街、13條胡同組成,這些院落和胡同大都有著百年的歷史。
壯觀的漢白玉牌坊和時髦的觀光人群
進入這條街,道路兩旁的店鋪被掩映在枝葉濃密的樹下,別有一番情趣。一個售賣打擊樂器的商店里了傳出悠揚的樂曲,令人駐足聆聽,不愿離去。
一排商鋪、一片樹蔭;一首樂曲,一份寧靜
前面就是關帝廟。關帝廟位于現(xiàn)如意大街中心位置,始建于清順治年間(1853年),廟分前后兩個院落,山門高大,山門上建戲臺。舊時正月十五、五月十三、六月二十四均為廟會日。現(xiàn)在也可能在這些日子里有廟會。
廟里香煙繚繞,戲臺后有演員等待出場
看到這個由老宅改造而成的《大學生文化創(chuàng)業(yè)基地》,就知道這是培訓和招聘人才而設立的機構。從它的左面往里走,就來到了留影拍照、甚至是影視拍攝地的漂亮商鋪街。前些年這里剛剛改造完成的時候,我還專程到這里拍照留影呢!
大家不要忘記到這里取景拍照喲
楊柳青古鎮(zhèn)明清街改造后,基本保留了改造前的格局,不少老胡同也基本是舊時的樣子。像喬家疙瘩胡同、仁義胡同、人平實胡同等。但我對這條曹家胡同情有獨鐘,因為這條胡同工整、整齊,還有幾家院落開放,游人可以進去看看。這條胡同最早形成于清乾隆年間,因曹姓最早居住于此,故名曹家胡同。
二號院現(xiàn)在是名為“吉祥院子”的茶室,三號院子也是間休閑茶飲處
這條胡同的另外一個出口是豬市街。出口迎面的墻上是石刻的《百福圖》,令人感到是福氣滿滿。意猶未盡,在這里折回身去,又穿過胡同回到如意大街。這回,仔細端詳了胡同兩側的以楊柳青木板年畫為藍本的精美磚刻。
磚刻《五子登科》、《雙喜臨門》、《如意吉祥》
轉過一個彎,路過這幾家院子,就來到了青致街。
又看到了馬路對面的圍墻,還有圍墻里面的尚未拆掉的老房子。記得前些年到這里面去的時候,那個拱券老房臨界角墻上還貼著“豬市街”的街牌。
幾處老院子,幾多老故事
一條街、一道墻,阻斷了歷史
沿街往右邊走,不遠的地方就是豬市街。豬市大街形成于清光緒年間,全長三百余米,每逢集市、年節(jié)時,四鄉(xiāng)及本鎮(zhèn)養(yǎng)豬戶就集中到這里,進行生豬、豬肉的買賣生意,該街故得此名。
舊宅變成“石府老味道”
曹家胡同口對面墻上的“百福圖”
這條街還有家大戶是董家大院。董家先人自明永樂二十年(1422年)遷來,開始時購得磨碾置一面鋪,后分為聚德、裕盛號兩家。清光緒初年裕盛號開始向天津城廂附近發(fā)展,與天津糧棧斗店、錢莊建立了營業(yè)往來。
青磚瓦房高臺階的董家大院
這間名為“御上院”的楊柳青古民居流傳著有趣的傳說:乾隆南巡,御舟至柳口,日既西傾,柳河之畔,睹一藍紗麗人,帝令近岸,隨至石門,侍恐,叩上何故?上欲言,忽覺非,對曰”遇上”止語,侍未詳,以音“遇上”傳耳,后得此“御上院”而名。
大院里住著體驗四合院風情的客人*院外街邊的楊柳青年畫制作雕塑
這處“趕大營文化館”,其舊址是“同盛和京貨店”。這家京貨店始建于光緒十一年,經(jīng)營京滬百貨、京廣雜貨、俄英洋貨。這里以批發(fā)為主,兼營葡萄園,買賣遍布各地。這個院落的格局、還有以灰色調粉刷的門窗,都顯得與眾不同。有時間的話可以進去看看。
“趕大營文化館”和“同盛和京貨店”院落
到了尊美街路口,向右轉又到了青遠路,在這里一眼能望到道路盡頭的牌樓。路邊的一組題名為《詩琴書畫》的雕塑很有特點,人物造型栩栩如生,特別是那個端茶的小女孩,還有那個抱著一摞書的小男孩,天真可愛,就如同真人一般。
盡頭的街牌樓和跟前的雕塑
再往前走,道路兩邊的極具楊柳青特色工藝品攤位整齊排列,游人們在選擇自己中意的物品。這個時候是旅游淡季,到這個地方的人遠遠比不上節(jié)日期間的人潮涌動。
現(xiàn)在安靜的街景
過年可是個熱鬧的地方
快到御河路的位置,靠左手有一條專門售賣楊柳青年畫和工藝品的街道。這條街道過去的名字叫“敦厚堂胡同”。這里有兩家商店不錯,一家是楊柳青年畫店,另一家是工藝剪紙店。
這里的楊柳青年畫品種繁多
到了街口,透過牌樓看到了河邊花園,也隱隱約約看到了河對岸的綠樹。過不了多久,那里美麗的元寶島國家運河文化旅游區(qū)就建成開放了!
又回到了此次觀光的原點,又看到了大運河
走出御河路,來到柳口路,回頭望了望剛剛走過的那些老街道、那些豪宅大院,還有那些平民小屋,不禁心生感慨:
楊柳青古鎮(zhèn),作為天津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景區(qū),承載了很多很多舊時的故事,出現(xiàn)了不少名人軼事。我們熱愛這里的歷史文化,首先要多多了解這里的事情,要到這里看看,來親身感受一下這里的文化氛圍。
楊柳青古鎮(zhèn),過些日子我會再來看你!我會帶著朋友一起來看你!
來源:天津記憶
本文為轉載,不代表微天津立場,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