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新區(qū)文保旅游服務中心(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與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充分發(fā)揮館校陣地優(yōu)勢,在科學研究、教育實踐、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圍繞革命文物保護、管理、運用開展跨學科的理論研究和教學研究,打開革命文物研究的新格局,深化館校合作,積極探索紅色資源共建共享。
深挖歷史文化底蘊
10月28日,南開大學歷史學院的彭賀超副教授帶領選修《中國近代軍事史專題》課程的研究生走進博物館開展實踐教學。在宣教老師的引領下,大家走進京畿海門、沽口御侮、國門淪陷三大展廳,結合館藏文物、實物展板、圖文影像等資料,以時代背景、理論基礎、歷史使命為切入點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深入了解大沽地區(qū)近代歷史脈絡,讓他們在探究學業(yè)的同時,把研究成果轉(zhuǎn)化為實際應用,真正“把論文寫在津沽大地上”。
加強革命文物研究
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大思政課”實踐教育基地,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以構建多學科交叉、跨領域融合、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的革命文物研究為目標,以保護利用為重點、以學術交流為平臺、以人才培養(yǎng)為支撐、以共建共享為保障,全力打造具有創(chuàng)新性、示范性、引領性的紅色資源研究高地、革命文化學術交流重要平臺,深化研究與闡釋革命文物蘊含的革命精神、思想內(nèi)涵和時代價值,讓革命文物綻放時代光芒。
本文為轉(zhuǎn)載,不代表微天津立場,僅供讀者參考。